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武珞动态

武珞所顺利举办中南大武汉校友会法律分会2025年“法科生实习夏令营”第二场民商事实务培训活动

2025-07-28 10:41 来源:


2025725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校友会(以下简称“中南大武汉校友会”)法律分会2025年“法科生实习夏令营”第二场民商事实务培训活动在湖北武珞律师事务所顺利举办(以下简称“武珞所”)。本场培训活动由中南大武汉校友会法律分会主办,武珞所承办。

中南大武汉校友会执行会长、武珞所高级顾问李少波,中南大法学院副教授、主题式实习项目总负责人、武珞所高级顾问郭倍倍,法律分会会长、上海邦信阳(武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殷滤,北京市英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田圣斌、誉融金杜总经理宋子英、武珞所副主任、合伙人徐兴炜,武珞所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崔倩倩、专职律师吴颖慧,北京市道可特(武汉)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旭、运营总监戢伟娜,湖北敬卓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道君、上海星瀚(武汉)律师事务所律师潘书迪及近40位来自不同律所的实习律师和实习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武珞所业务培训委员会主任郭俊辉主持。

武汉校友会执行会长、武珞所高级顾问李少波在欢迎致辞中,系统回顾了武珞所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法科生实习夏令营”活动在构建法科生培养体系、深化律师职业认知的重要意义。

在法科生培养体系方面,李少波指出,“法科生实习夏令营”创办四年来,持续推动律所合作培养实习生、分享法律实务技能,形成了有效的协同育人模式,切实增强了学生的法治信仰与职业认同。

关于律师职业定位与认知,李老师强调,律师在法治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应自觉以“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为目标追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信仰、坚持法治思维,立足专业,通过办好每一个案件切实推动法治进步。

实务培训阶段第一阶段,北京市道可特(武汉)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旭以《请求权基础与民事案由选择》为题,围绕理论与实务案例进行了分享。

理论层面,案由具有界定事实、指导法律论证和法律适用的功能,准确选定案由是诉讼的关键起点,要以民法理论“请求权基础”指导办案。实践层面,王旭律师结合办理的胜诉案例,深入剖析了不同案由选择对证明思路及举证责任分配的直接影响。

王旭律师强调青年法律人要坚持理论学习、重视法律思维的培养,在复杂的案件事实中探寻法律关系的确定性,通过案由这一“小切口”为支点撬动案件的有效办理。

实务培训阶段第二阶段,武珞所青年律师委员会副主任崔倩倩分享了《如何有效研读民商事裁判文书》,从裁判文书研读的重要性、核心要素与研读方法三个层面展开交流。

首先,研读裁判文书可以为诉讼策略的制定、寻找案件突破口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理解裁判思维与律师代理逻辑,并掌握法律文书写作方法。其次,民商事裁判文书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大要素构成,律师应关注要素细节,精准服务于工作目标。最后,民商事裁判文书的阅读要紧扣请求权基础的主线,把握案件事实、法律分析与裁判理由、以及法律适用延伸分析三个层次,着重分析胜诉或败诉原因及类案异判的可能因素。

实务培训第三阶段,北京市道可特(武汉)律师事务所讼海明决律师团队的马贇律师分享了《微观证据操作手册》。

证据是案件办理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案件成败,马贇律师结合大量亲办的案例,从三个关键环节展开分享:

一是证据梳理与事实还原。通过细致比对证据细节还原案件事实,善用“换位思考”,从对方视角审视己方证据,以此更严谨地构建证据链、及时排查潜在瑕疵;二是微观证据的发掘。通过多维度思考,敏锐捕捉证据中隐藏的关键信息,善用专业工具辅助分析;三是证据的分析与运用。要以质疑一切的态度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构建完整的逻辑链条,并掌握庭审的交叉询问技巧,让微观证据在庭审中充分发挥效能。

分享尾声,马律师结合自身经验特别提示:在处理海量信息时坚持精耕细作,重视对案件微观细节的深度发掘;善借外力,必要时主动寻求专业人士及团队协作;注重系统性积累,建立并不断更新案件细节库。

实务培训第四阶段,北京市英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市英岛(武汉)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田圣斌律师自报家门,是中南大86级校友,曾经历检察官、法院副院长、政府副区长、法学教授等所有法律职业共同体相关岗位。他毫无保留地谈了律师办理最基本的合同案件的注意事项,分享主题《合同案件材料整理十步法》,将合同案件材料整理流程凝练为“十步法”:

制作规范的受案记录;按庭审标准格式整理证据目录;系统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做类案检索,增强说理可信度;制定补充证据材料的目录与收集途径;形成案件初步分析意见;起草诉讼或仲裁文书初稿;拟定质证意见初稿;准备庭审发问提纲初稿;完成代理意见初稿。

田圣斌律师结合诸多生动案例,生动阐释每个步骤的核心价值与实操要点;同时谈了英岛律师“依法维权、法正民安”的宗旨、律师“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和律所“专业化、精细化、团队化、规范化”的发展目标。

互动环节,武珞所实习律师赵宇航率先向田圣斌律师提问合同应当重点审理哪些主要内容,田律师从合同的成立、合同效力以及违约认定三个方面精辟阐述了合同审理的核心要点。随后,武珞所实习律师薛景文就王旭律师的分享进一步提问,王旭律师结合承办案件实际,细致解答了如何围绕客户核心诉求选择最优案由。之后,武珞所实习生焦晶露分享了学习感悟,表示此次民商法实务培训极大拓宽了知识边界,受益匪浅。

紧接着,主持人郭俊辉律师邀请了四位嘉宾点评。誉融金杜总经理宋子英强调,实务学习中需强化对制度管理的关注,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等法律科技工具,并审慎处理服务供给与客户需求间的精准匹配。湖北敬卓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道君肯定了实习生在实践中主动思考的重要性,并提醒切忌实习工作流于形式。北京市道可特(武汉)律师事务所运营总监戢伟娜分享了律师品牌塑造与专业能力建设的经验,高度肯定此次培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北京市英岛(武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银行业法律事务部副主任李妍分享了仲裁案件的办案经验,提示律师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中南大武汉校友会法律分会会长、上海邦信阳(武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殷滤进行总结发言。

首先,她高度肯定了本期夏令营以民商法培训为首的课程设置,民商事案件在整体案件总量中占据绝对比重,为法科生提供了最为广阔的执业领域;民商事法律知识体系具有极强普遍适用性,深厚的民商法功底是未来有效拓展多元案件类型的坚实根基。

随后,殷滤会长回顾了四位主讲人的分享内容,凝练出贯穿本次培训的核心学习要点,即强化民事理论学习与案件细节处理至关重要。最后,殷滤会长以精炼的成长公式寄语法科生:能力=认知+拆解(方法论)+坚持。

中南大法学院副教授、主题式实习项目总负责人、武珞所高级顾问郭倍倍结合四位主讲人的分享进行总结:王旭律师强调“思维方式(可能)比专业知识更重要”,崔倩倩律师的案例精读方法论,马贇律师倡导构建证据链“左右手互搏”式换位思考,田圣斌律师的框架性思维,既强调思维灵活性,又注重方法论规范性。

倍倍老师进一步提出法律人才评估的四个维度:知识、技能、思维、格局。知识与技能可快速习得与检验,但思维突破常受制于个体内在的自我设限与思维固化。法律人真正的竞争力,在于以开放性思维整合多维知识体系,于格局视野中实现持续精进。最后,郭老师特别感谢了各位前辈与校友的陪伴与活动组织。

此次由武珞所承办的“法科生实习夏令营”民商事实务培训活动圆满落幕。本期课程聚焦民商事案件办理的核心能力,体现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校友会法律分会对法律人才培育体系的深耕,充分展现了武珞所作为承办方在实务技能培训、青年法律人才培养方面的核心价值与实践成果,对法科生夯实专业基础、提升法律思维具有深远意义。

武珞所期待同学们以此为新起点,持续探索专业兴趣,将此次培训中汲取的开放式思维、严谨方法论与对法治信仰的坚守融入未来学习与实践,成长为兼具专业深度与责任担当的优秀法律人。武珞所也将继续发挥其在实务培训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为构建更有效的协同育人模式、推动法治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