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珞所党支部副书记、律所副主任秦龙代表武珞所受邀参与武汉学院2025版国际经贸规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
近日,武汉学院2025版国际经贸规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在荷田大酒店召开,武珞所党支部副书记、律所副主任、合伙人秦龙受邀参会,与来自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湖北省分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湖北分会等单位的专家共同论证专业培养方案。
国际经贸规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开展同日,律所主任、合伙人姚飞受邀参与武汉学院法学院2025版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武珞所以实际行动践行校企共建的使命担当,彰显律所在人才培养方向践行长期主义的坚定决心。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上,姚飞律师立足法律实务前沿,提出课程体系应强化学生法律检索、文书写作等实务技能,推动法学教育与律师行业需求精准对接。而在国际经贸规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上,秦龙律师则围绕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建议加强国际视野培育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助力学生适应自贸区、多双边经贸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需求。
两位律师的建言献策,不仅体现了武珞所对法学教育领域动态的敏锐洞察,更展示了武珞律师对律师行业前沿需求的精准把握。
武珞所自重组以来,已经与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学院等多个在汉高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成为多个高校法科生的实习实践基地,并形成了“十个一”实习规范;同时律所多位律师走入高校课堂,成为校外硕士生导师和教师,包括参与教学课程的设计与研发等。共接纳国内各高校法科实习生300余人,吸纳法科毕业生就业50余人,为高校育人工作作出了力所能及的努力和贡献。
党支部副书记、律所副主任、合伙人秦龙表示:“法治人才培养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武珞所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家国情怀的法治英才贡献专业力量。”
未来,武珞所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的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持续参与专业建设、优化实习实践平台、共享行业前沿资源,投身法治人才培养实践,以实际行动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服务国家法治建设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