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陪伴的客户,没有找来的业务——武珞律师南下广州取经记
作者 徐兴炜
“兴炜,冯清清律师所在的广悦所要举办一期数据合规论坛邀请我参加,你看有没有时间,到时候一起去?”
“好啊,一起去!”
“到时候咱们还可以再次拜访宋氏所。”
“那太好了,宋氏所在企业合规方面已经走在行业前列,到时候正好请教”。
当郭倍倍老师向我传递这个信息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没有考虑是否有时间冲突的问题,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案件数量下降比较明显,并且推进很迟缓,我心里清楚个把月之内没有要开的庭,过滤之后的信息就仅有“冯清清律师——数据合规”“宋氏所——企业合规”。
冯律师是郭倍倍老师的学生,很早就听到郭老师表扬冯律师走在同龄律师的前列,是一个系统性优秀的人。后来,郭老师推荐了冯律师的公众号——清的菜园。这个菜园一下就勾起了我的兴趣,有乐趣菜、思想菜、法律菜、投资菜,冯律师一路执业一路写,每道菜都有不同风味,都是良心佳作。2021年10月菜园发布“青年律师写作奖励计划”,我赶在年底投了一篇,不过遗憾没有入选。2022年3月,冯律师出差武汉,到星瀚武汉分所进行执业分享,我因为当天开庭遗憾错过。细心的大力兄弟把当天的文字稿私发给我,看完后瞬间又被冯律师的超前思维折服,她所谈到的“律师需要具备的逆向思维、杠杆思维”对我启发很大。“因缘和合”,这一次终于在郭老师的安排下见到本尊。
此行拜访的宋氏所,早在2020年8月我就随律所访问团去过一次。当时还特地自行购买了一本《我是一名刑辩律师》,从头到尾认真学习备课。书中宋福信主任那句“如果你问我,一位辩护律师最有价值的素质是什么?我会告诉你,不是法律素养,也不是辩论能力,而是诉讼谋略”成为我日后执业的座右铭,《微信上的小红点》《一张照片导致的无罪》两篇文章中的案例成为我日常讲课中“证据辩护”必定要援引的素材。那个时候我虽然对书中“军事法院开庭记”印象深刻,但并不知道作者李晓月竟然是我武大研究生同届的同学,2013年在大概相同的时间两个刚毕业的学生南下广州,她做了一名律师,而我去当了移民管理警察,殊途同归,最后都入了刑辩的道,只不过她已经走到了行业的前列,我还需要不断向晓月追赶学习。正是在晓月的介绍下,律所的宋福坚律师在我刚执业不久,就跟我合作办理了一起案件,并取得一定的辩护效果,对此我一直心存感激。
而后,我一直持续关注宋氏所公众号,学习宋氏团队成员分享的刑辩技能、办案手记、理论研究等文章,特别学习了赖建东律师个人专著《全流程辩护》,日常在某个辩护环节遇到困境,我都会把《全流程辩护》找出来翻一翻,对于刑辩律师而言,这是一本很不错的工具书。一路走来,宋氏所的同行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始终走在刑辩前沿”的理念。我虽然入行较晚,但是对刑事辩护情有独钟,所以宋氏所在某种程度上是我心中刑辩理想的课堂,能再次去宋氏学习,倍感荣幸。
顺势而为的合规不起诉业务
出发前,郭老师特意提醒我们,思考去宋氏所交流的主题,同行的秦龙律师和我均选择了合规不起诉业务。
合规不起诉业务成为当前刑事辩护领域的热门话题,各地律所都在摩拳擦掌,武珞所也成立了“企业合规先遣学习小组”,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国有企业合规管理法律服务方案》,但对于合规不起诉业务一直缺乏实战经验。通过宋氏所的公众号,我了解到宋氏合规课题组相继代理了广州、清远、肇庆、北京等地的首例涉案企业合规整改项目,成功为涉案企业和高管争取到不起诉的结果。宋氏合规课题组一边研究,一边实践,一边总结,已经形成一系列关于该课题的实务总结文章,特别是《一件合规不起诉案件的办理始末》《如何有效申请合规不起诉(一)(二)》两篇文章清晰讲述了合规不起诉业务全流程工作内容,新手小白完全可以参考相关流程办案。因此,对于我来说,如何开展合规不起诉业务已经显得没有那么重要,此行最关心的话题是合规不起诉业务从哪里来。
在与宋氏所同仁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疫情之下宋氏所的常规业务虽然受到影响,但是合规不起诉业务成为逆势而上新的业务增长点。宋氏律师能够快速开展合规不起诉业务,得益于对单位犯罪的长期关注,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当合规不起诉业务铺开的时候,只需要对以往帮助企业建章立制的规范进行转化,就可以马上开展工作。这完全颠覆了我去“找业务”的想法,客户不是找来的,而是长期培养出来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立足手头业务,挖掘客户潜力,采取由点到面的阶段性策略,逐步开展合规不起诉业务。
交谈中,宋福信主任特别提到,办理合规不起诉业务,律师需要具备综合素养,要能够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发掘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因为律师团队受聘于涉案企业,负有双重职责,在将合规整改贯彻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减少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既不能搞形式主义“纸上合规”,也不能搞一刀切,阻碍企业发展,所以这就对律师团队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个融合性强、可以随时调遣的团队是办理合规不起诉业务必备的要件。优秀的合规团队,能够帮助企业搭建起可行、有效、全面的合规机制,帮助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合规不起诉案件办理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非被检察机关或第三方评估监督机构牵着鼻子走。宋氏所公司制管理模式以及对引进人才的高标准要求,使得他们能够快速适应合规不起诉业务的发展需要。
与两年前拜访宋氏所相比,此行的我少了些许胆怯,多了一份从容。当宋福信主任谈到辩护技巧在刑事辩护中的具体运用时,我虽然不能如郭倍倍老师一样快速反应出这是《思考,快与慢》里面的锚定效应,但我至少明白这就是阶梯式辩护策略的运用,“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我虽然没有像宋律师一样在案件办理中面对巨额金钱的诱惑,但我们都坚信规范辩护,“合法的钱都赚不完,为什么要去赚那种违法的钱呢?”法律是我们的武器,法庭是我们的舞台,我们都坚信不靠关系也能办好案子。
当我看到赖建东律师像一位“得道高僧”一样坐在我旁边的时候,我的内心也开始平静下来,建东兄弟娓娓道来“我之所以写书,是想帮助我们的同行,让他们在办案子中更有底气,在法庭上更能让司法共同体成员尊重,从而让刑事辩护成为受尊敬的行业”,这是一种大爱,更是一种格局,谈吐中可以感知建东对于刑事辩护的热爱。正如陈少文老师在《心能转境》中所言:“我希望选择的事业,必须能够做到技术和情怀的极致,舍此皆为虚妄。”那一刻我知道建东已经做到了,我觉得我们是一类人,虽然我书写得少,但我在路上。在谈到人才培养时,宋福坚律师特别谈到自己在法院实习的经历,为自己今后的执业提供了很多帮助,所以他要求宋氏的新入职律师必须具备一定实践经验。他和李晓月律师都认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对于实践的认知要先人一步,每年参与宋氏主题项目实习的同学都能快速进入角色,对案件的争点把握准确。我知道这与以郭倍倍老师为首的中南大实践教师团队的辛勤付出分不开。自我加入武珞所以来,李少波老师和郭倍倍老师一道先后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学院等高校法学院开展案卷教学实践课程,我有幸能够成为教学合伙人参与到实践教学之中,不仅是一个观察者,更是一个参加者。
此行宋氏,除了向宋氏同仁学习合规不起诉业务外,还希望邀请自己的老同学李晓月为咱们武珞所开展一次合规不起诉的实务经验分享,老同学欢喜应承,期待金秋时节武汉再见。
居安思危的数据合规业务
此行去广州之前,我正在着手处理荆州一位民营企业合同纠纷案件。这是我入行以来第一次处理民事纠纷,也正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逐渐淡化了自己是一名纯粹刑辩律师的标签,客户不在乎你是刑辩律师,还是民商事律师,客户需要的是一位能够帮他解决问题、具有多元能力的律师。与冯律师的交流,进一步坚定了我这样的想法。
与宋氏所情况相当,数据合规业务成为冯律师团队在疫情之下逆势而上的业务增长点。这主要得益于团队leader有大型互联网公司从业背景,一直耕耘于互联网行业,作为国内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常年法律顾问单位,陪伴了客户的成长。前期数据合规仅仅是常年法律顾问服务的一项内容,但随着合规工作的日趋复杂,特别是随着《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相继出台,监管日趋严格的情况下,数据合规成为互联网公司绕不开的话题,因此才顺势成为一项独立的法律服务。这再次应验那句话“客户不是找来的,而是长期陪伴来的”,而且这样的陪伴会有复利效应。刑辩律师一生难能两次为同一个当事人服务,但一位数据合规律师只要能够做好客户维系工作,可以无限次提供服务。
尽管在外行看来数据合规业务才刚刚兴起,冯律师的团队在数据合规领域已经独占鳌头,但是交谈中,冯律师却指出数据合规业务正面临着挑战。第一个挑战是事多钱少。当监管部门对数据合规监管越来越严格,公司的合规问题和事务一定是越来越多,然而预算没有增多,这就是第一个危机,事儿多钱少。第二个危机是准入放宽导致低价竞争。随着律师行业人数的不断扩大,进入数据合规领域的人数将水涨船高,势必导致低价竞争,数据合规不再是一项高端业务。基于此冯律师团队正在探索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无论是在谈论数据合规还是其他业务,冯律师总能让人感受到这个律师有些不一样,除了法律她还懂好多,是一个真正的斜杠青年。当她在分享帮助“来回”咖啡寻找咖啡豆的经历时,让我看到什么叫做“咖啡”发烧友,对于国内国外咖啡豆的种植地、海拔高度要求、咖啡豆的遴选、咖啡的生产工艺如数家珍。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勇于向自己的客户说“NO”,通过反向思维帮助客户寻找更大的商业机会。在疫情之下,帮助自己的家乡链接咖啡企业,既解决了企业咖啡豆货源的问题,也能助力家乡经济发展。我想这也许就是对“无用乃大用”的最好诠释吧。
“旅行的意义不在于它能够立刻获得一个具体去改变自己生活的方法,但她可以从底层让你变得更聪明,让你更加了解自己。”我在职业初期,效仿冯唐给自己列了三条原则“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后来郭倍倍老师给我加了一条“不设限”。我想广州游学给我最大的冲击也莫过于此。
做一个热爱法律的技术派只是基础的要求,这是学校给予我们“专业教育”的底色,我们还需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通识知识”,不断地实践,成为一个能够帮助客户化解纠纷的“全才”。征服客户的不仅仅是知识,往往是认知。如何打开自己的认知缺口?除了向书本学习,还可以向优秀的人学习。当冯律师在交流中提到“虎斑纹”蝴蝶的时候,郭老师迅速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翻到正在给自己的小孩讲昆虫的故事,而此时冯律师也不约而同地掏出了自己的笔记本,两人就昆虫的知识饶有兴趣的聊了起来。优秀的人都有相同的习惯,我想老师大概也是最喜欢这样的学生吧!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也能够与郭老师或者我的客户同时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就某个问题聊得眉飞色舞,这个问题一定不是法律问题,这时的客户一定不仅仅是客户,也许已经成了我的朋友,我也不会再问业务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