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武珞动态

陈实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在中南财大法学院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发言

2020-10-11 16:21 来源: 武珞律所


       "你们可以不生产知识,但你们不能只做知识的搬运工。"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被委派作为教师代表参加本次研究生入学典礼并发言,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

       今年,我们经历了一场浩劫,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看到明显的结束迹象,而武汉此前处于这场浩劫的正中心,这座城市遭受了巨大的伤痛。今天,我们能相聚在凤凰涅槃后的武汉,相聚在美丽的晓南湖畔,其实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你们正当韶华,为求学而来。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突破300万大关,达到历史新高的341万人,招录比高达4:1。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今年也因此被称为“史上最难考研年”。而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千军万马中的幸运者,拿到了研究生的入场券。

       据说法科生中有鄙视链,而作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自带五院四系光环,又有法学一流学科加持,如果真的存在所谓的鄙视链的话,你们无疑已经站在了上端。在此,我衷心地向你们表示祝贺!

       但同时我也想善意地提醒你们,学历和学校永远只是外在的名片,真正的鄙视链来自于能力的较量,存乎于我们的内心。

       我不知道你们有多少人追问过研究生的意义。顾名思义,研究生是指做研究的学生,研究是研究生的中心词。什么是做研究,简单讲,就是根据已知探求未知。

       网上曾经流传一幅很著名的图,形象地解释了研究生的意义和任务。那是一个大圆圈,代表着人类已有的知识体系,圆心处意味着我们从小学开始接受正式的学制教育,并一直向外拓展。到大学本科毕业时,大概抵达半径的一半处。再经过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大概可以到达圆周处。此处空气稀薄,因为这里已经是人类知识的边界。再经过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则有可能突破圆周,尽管可能只是突破一丁点,但这已经意味着对人类知识的贡献。

       当然,这只是关于研究生教育的理想模型。事实上,随着人类知识的高度积累和日臻成熟化,作为研究生,接近知识的边界,尤其是突破知识边界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但无论如何,研究生教育的意义不应被改变,那就是始终以培养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体系具有独立思考和深度挖掘能力为目的。

       "同学们,请记住,你或许可以回避'以学术为职',但只要你想追求人生和事业的进步,你就无法回避'以研究为业'。"

       毋庸讳言,随着招生人数的逐年扩张,研究生这张名片的整体含金量也正在被稀释。这似乎存在一个悖论,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必须以相当基数的招生数量为前提,但是庞大的招生数量无疑会降低研究生的整体学术水平。

       这里的主要问题在于,你们中的大多数在报考研究生时或许并未打算在将来从事学术研究,因此你们读研的个体目标规划与研究生培养的整体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

       但是,我在这里想告诉你们,这二者之间其实并不矛盾。你们将来可以不以学术为矢志,但是你们应当正视研究生的意义,尤其是不能轻视研究能力的习得。因为,无论未来你将从事何种工作,你都会发现,实际上任何行业、任何领域的任何工作,往上走都是在做研究。

       对此中国古人早有心得,中国古代用七个层次来形容人的知识获取和职业发展,我以为非常精妙,那就是“奴、徒、工、匠、师、家、圣”。这里每一个层次的提升,其中的核心能力就是研究能力。

       因此,同学们,请记住,你或许可以回避“以学术为职”,但只要你想追求人生和事业的进步,你就无法回避“以研究为业”。研究生阶段恰恰是对研究能力最集中、最系统和最高级的学习形式。

       说到研究能力,这或许是一个十分宏大复杂、永无止境的话题。从最核心的层面简单来讲,我以为文科研究生,尤其是法学研究生,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问题意识、逻辑思辨和成果表达。

01 问题意识

       这一概念经常被提及,但似乎总像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令人捉摸不定。我们常常说研究生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其实,你们不是真的提不出问题,而是你们提出的不是真的问题。

       在研究领域中,问题意识并非指提出一般性的问题。如果一个问题在现有理论中可以得到解释或者解决,那它就不是真正的问题。在学术和研究活动中,能敏锐地意识到有尚待解释或解决的,有理论价值的命题或矛盾,这就是问题意识。

       因此,问题意识是一种较为高级的思维能力,是研究活动的起点,提不出问题本身就是严重的问题。

02 逻辑思辨

       提及逻辑思辨,一般人常认为工科研究较之文科研究更具有逻辑性,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逻辑起源于哲学,哲学是文科之王,法学同样起源于哲学,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尽管霍姆斯说过“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但他反对的其实是纯粹逻辑的法律建构,而并非法律研究的逻辑思辨本身。

       法学研究,其实是一种高度复杂的逻辑思辨活动,既要向内,也要向外。向内是要面向既有理论,用既有理论去关照问题,发现理论的局限和不足,以推动理论创新。向外是要面向法律现象和实践,理论的解释、完善和创新不能脱离法律实践。

       完成这种向内和向外的逻辑思辨活动,还要求具备一系列必要能力,如由问题到命题的抽象能力、文献的收集与处理能力、各种研究方法和工具的使用能力,分析判断和推理论证的能力等等。

03 成果表达

       学术研究的成果表达就是写论文。这在工科领域似乎不算是一种能力,因为工科以实验为主,实验结束,研究活动也基本结束,论文只是实验过程的自然记录和呈现。但文科不一样,尤其是法学这样的极端强调思维的完整性和逻辑性的学科,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论证和表达的过程,二者密不可分。

       文无定势,但有章法。如何将提出问题、凝练命题、分析论证的复杂研究过程付诸文字,予以逻辑性、体系性以及结构化、审美化的学术表达,是一种需要长期练习的高级能力。

       所以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请你们重新审视研究生的目的与意义,规划你们三年的研究生活。三年后,当你向导师和答辩委员会递交论文时,你将充分展现你的研究能力。请你们记住,研究生不是大五、大六和大七,你们并不一定非要生产知识,但你们绝不能只做知识的搬运工。

       最后,再次欢迎你们的到来,并衷心祝愿你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