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武珞动态

做学院派律所,打造中小律所发展的“武珞模式”

2020-09-17 09:16 来源: 武珞律所

编辑|戢伟娜

“你们和珞珈所有关系吗?”

“因为律所在武珞路,所以起名武珞所吗?”

这两个问题排在创始人被询问的众多问题的首位。

近两年来,武珞所在武汉市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同行的关注,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这是一家拥有十多年历史的律师事务所。

在面临被关停的紧急时刻,新武珞人加入这家律所,赋予了武珞所第二次生命。传承武珞精神,吸收时代精华,让这家律所在竞争中踏浪前行。

“智慧、精致、共享、公益”是武珞所的四大理念,更是立所的四大支柱。“智慧”是对专业的要求,“精致”是对业务的要求,“共享”契合了当下时代,“公益”是社会责任的担当。有些地方,人文精神并没有特别被赋予某些含义,但你就是能从与他们的接触当中感受到人文的内涵,武珞所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通过近一个月的实地走访、资料收集,智善律所研究系列发布第三期《走进武珞》。共同去领略“学院派”律所的特色,观察中小律所发展的“武珞模式”。

2017年冬天,叶平、姚飞两位律师共同的老师李少波提出开设一家带有学院气息律师事务所后,大家就开始了建所的筹备工作。

在当下,成立一家律师事务所有两种方式,一是创设一个新品牌,成立一家新所;二是借用已有品牌,吸收其他品牌或者加入其他品牌,开办律所。对律师行业来说,律所的知名度、业绩等各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律所后续的发展,而新设律所在当下市场的发展中会遇到不少的问题。最终,筹备组一致认为要选择一家符合标准的律所进行重组。

(李少波老师)

2018年开始,机缘巧合下,李少波师生结识了湖北武珞律师事务所的创始人李顺义律师。见证了中国律师业发展40多年的国家一级律师李顺义对其创办的武珞所充满了深厚的感情,而在当时出于年龄等各方面的顾虑,他也在寻找对律所负责的人来接手武珞所。而当时他的考虑是,若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接手武珞所,将武珞精神发扬光大,那宁愿注销这家律所。

(李顺义律师)

成立了十多年的湖北武珞律师事务所,在发展当中先后为多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外合资企业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这样具有口碑和业绩的律所对于正在筹备建所的李少波师生来说是最适合不过的。经过半年的商讨,李少波师生对于律所后续的发展规划与想法得到了李顺义律师的认可。最终,在双方的合意下,武珞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始了新征程。

2018年7月,律所完成了重组。重组后,李顺义律师担任了武珞所的顾问,对律所管理进行宏观指导,日常运营则由叶平、姚飞等几位新武珞人进行管理,今年郑武平与郭川阳成为了律所管理人员。新所选择了距原所距离不到500米的中南国际汇作为办公场地。

(旧所牌匾)

2019年1月,新的办公室正式启用,武珞也正式开启了重组之路。

(新所照片)

重组后律所的发展方向是武珞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朋友圈”以老师为主的武珞所来说,打造一家“学院派”的律师事务所是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可行之路。而提升学院派律所的辨识度除了打造品牌,还要赋予这个品牌内容,武珞人将其具象化的表达为“智慧、精致、共享、公益”的立所发展理念。

以“智慧”明法

以“智慧”明法。武珞律所的律师团队,以博士、硕士为主体,为客户提供精准、立体的法律设计和服务。律所与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及武汉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律所聘请国内多名知名法学家、教授、博导组成专家顾问团,为客户提供高层次、高规格智力支持,把建设智慧型律所贯彻到每一项工作当中。

(团队照片)

今年8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郭倍倍老师正式加入武珞所,成为律所的兼职律师和高级顾问。律所现有李少波、陈少文、郭倍倍、陈实、郑武平等多位高校老师组成的高级顾问团。为了防止出现高级顾问“顾而不问”的局面,从立所之日起,担任高级顾问的律师要将律师关系转入武珞所,成为律所的兼职律师。

充分发挥高级顾问的学术与理论知识,将期研究成果惠及律所。高级顾问参与到律所的知识管理、人才培养、办案实践、律所运营等各个方面,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同时也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与素材去做研究,形成产学研闭环的生产过程。

以“精致”行法

以“精致”行法。律所在业已形成的刑事辩护、农业产业、民商事争议等业务强区块的基础上,深耕细作打造出链条化、体系化的法律专业产品。现在律所设立了刑事业务部、民商事业务部、常年法律顾问业务部、知识产权业务部等团队。

精致是对所内每一位律师办理案件提出的高要求,每位律师在办案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职业伦理来办案,对于他们来说案件不存在高端低端、大案小案的区分。

用匠人精神精细化处理代理的每一个业务。

以“共享”传法

以“共享”传法。努力践行“共享、共治、共建”的新时代社会治理发展理念。每一位进入武珞所律师及实习律师都会做一部分知识管理的工作,共同完成知识法律服务产品。而律所也会将所有的研究成果对每一位律师开放,做到内部共享。除了内部的共享,武珞在定期举办的各项活动中也会邀请其他所的人员参与到分享当中或由同行担任分享嘉宾,实现所外的共享。

(星瀚所沈大力律师担任分享嘉宾)

打造中小律所发展联盟也在律所的发展规划当中。在武珞所设立秘书处,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律师提供共享办公室,共享图书馆,共享卷宗,开创中小律所的新型合作模式。

以“公益”解法

以“公益”解法。向社会普法,推出公益课堂,走进中小学、走进社区,为社会提供全方位公共公益法律服务产品。以智力和资质回报社会。在武珞人的观念里,律师不是商人,律师职业也不是一门生意,律师是公共产品的生产者,应该主动地去承提社会责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法治发展的红利。

武珞所平均每年办理80~100件法援案件,青年律师每人将办理3到5件。为保证法援案件的办理质量,由司法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律师郑武平老师进行把关。律所也在郑武平老师的牵头下制定了武珞法援十条,从各个流程上严格把控法援案件办理的质量。比如,从接案之时起,律师必须要与当事人进行3次会见,第1次要去看守望所了解情况,第2次在开庭前进行庭前辅导,第3次在法院判决以后再去跟当事人进行普法宣讲。

除了法援案件,武珞所积极安排青年律师参与到社区公益值班。而在“地摊经济”被提出的当下,所内的青年律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在中南路摆出法律地摊,为过往人员解答法律问题。

(青年律师的“法律地摊”)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武珞所的人数实现了从个位数到两位数的突破,现在所内共有56人。2020年,武珞所也不断地在吸收新鲜的血液。在人才招聘当中,律所最看重的是人才对于律所的认可度。

武珞所就职的人员当中,既有985、211高校毕业生,也有普通地方院校的毕业生,也有自考生。在律所“灵魂人物”李少波看来,只要是接受了正规的法学教育,通过了法考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是没有问题的,而学习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大家相信,通过在武珞所的锻炼,可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律师。

(武珞大讲堂活动海报)

如果说,青年律师培养1.0时代是通过老师们的人格魅力及指导来实现的,那么2.0时代就是将各项规划落实到青年律师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

随着人才队伍的扩大,武珞所成立了青年律师发展部,由所内的青年律师以竞争上岗的形式担任管理人员,参与青年律师的管理工作。现在律所的管理人员也希望成立以年轻律师为主的律所管委会来对律所的整体运营进行质量上的把控。

(陈少文老师分享)

依托于高校资源发展律所,律所也将自身的实务经验反哺高校。武珞所在自身的优势下,设立了助教制度,由所内的律师或者实习律师担任老师的助教。

然而,助教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工种,仅仅是律师工作中的一项任务。这项工作要求参与的律师或实习律师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合理安排时间,具备一定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在保证本职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下承担完善课件、与学生互动、组织课堂、线下讨论、课堂展示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参加这项工作,倒逼他们进行输入与输出,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在武汉的众多高校当中,年轻律师可以参与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实践教学。律所还将所内的力量布局到了更需要实务教育的民办院校,比如武汉学院,未来律所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更多需要实务教学且开设了法学专业的院校提供实践教学。

(王幸哲律师担任助教)

2018年担任李少波老师助教的王幸哲律师就是这种培养方式的受益者,在做助教的同时将老师们的教学经验通过学习、整理形成了个人的方法论,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案卷教学,成为武汉学院独当一面的实务教学老师。高级合伙人姚飞认为,“有这样成功的案例做榜样,会有越来越多的律师参与助教工作,所内的青年律师也能够自主地去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在青年律师陈孝麟看来,助教工作实际上也是一种复盘工作,这项工作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也拓宽了个人眼界和交际圈。

在办理业务当中,律所实行四维一体的制度,具体来说,就是组成办案小组,由合伙人、资深律师、青年律师和实习律师形成工作小组,办理每一起业务。通过这种办案方式,让所内的工作人真正参与到每一起业务当中,从“当事人礼仪接待-会见洽谈-案件讨论-撰写法律文书-出庭-案后管理”提供全流程的指导,全方位锻炼培养律师的业务能力。而这项培养模式也是在贯彻律所“精致”的标准。在采访时,李少波老师很自豪地说,“经过我们这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实习律师,正式执业以后专业水平都是十分过硬的”。

除了对青年律师的培养,对于每一位进入武珞所实习的法科生来说,也有一套实习体系——6个1,替法科生在青年律师的第一公里与法科生的最后一公里的地方做好衔接。今年是武珞所参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新型主题式项目实习的第二年,共有6位实习生进入武珞所参与实习。去年同期,武珞所接纳了来自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共35名学生参与实习项目。

律所的6个1具体说来就是,(1)参与一起案件的办理;(2)撰写一份规范的有质量的法律文书(起诉状、代理词、答辩状、辩护词、质证意见等);(3)参与一次律所知识管理工作;(4)参与一次法律新媒体的运营与管理;(5)在业务学习会上做一次案件汇报(PPT);(6)完成一份实习报告。

每位实习生都要在当天工作任务结束以后向指导老师做出书面的汇报,在实习结束以后进行实习成果汇报。

(实习生汇报)

除此以外,律所也不断地在丰富线下活动形式,通过制度化的游学拜访、武珞大讲堂,开办武珞学院,给所内的青年律师提供更多展示和学习的机会。而武珞所的青年律师对律所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除了业务与专业知识上的培养外,还包括了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律所会不断组织线下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开办武珞食堂,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律所也吸引到了不少优秀青年律师,成为武珞一员。

让读书人能够有尊严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创始人一直在做的事情。

律所最初的规划是建设一家中小型律师事务所,打造一个青年律师的学习型平台。随着律所的发展,以及律所管理人对法律市场的观察,他们也将律所的发展规划为一家规模型律师事务所,并提出建设一家百人律所。对律所来说,他们有着一个伟大的目标,走出中小律所发展的武珞模式、武汉模式、湖北模式和中国模式。

对律所发展模式的探索,武珞人也在不断地学习当中,成立第一年,以管理人为主的参观团走访了湖南、广东、香港等地多家律师事务所,了解不同类型律所的办所特色,学习优秀律所的办所经验,也将这些经验内化为武珞所的管理方法,促进律所整体的发展。

今年,武珞所进行了第二次的走访,这一次则形成了以青年律师为主的参观团,让青年律师从参观走访当中去了解不同地域的行业发展差异。又将其所学、所见、所观运用于律所的管理当中。

(2020年参观走访)

形成一种中小律所的发展模式,免不了将律所管理运营当中的各项经验固化下来,形成知识产品,而这最少不了的是知识管理工作。目前律所的知识管理工作由郭倍倍老师主导进行,完成了青年律师能力清单、案卷制作流程、刑事案件办案指引、阅卷流程等方面的工作。对于管理人员姚飞来说,现在的知识管理工作也只是处于起步的阶段,而知识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时间得以实现。

只有思想理念、文化理念得以沉淀,律所才能走得更远,走出武珞模式的目标也才能得以实现。